这一次,复星医药恐怕真要搞个大的。但能否真的打个翻身仗,还要静观其变。
上周最后两个交易日,其股价大涨的直接刺激,是mRNA新冠疫苗“复必泰”的最新消息:已通过专业评审,最快可能8月份生产上市。
然而,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复星医药在推的“复必泰”,跟大家熟知的辉瑞新冠疫苗,都是德国公司BioNTech生产的BNT162b2疫苗,可谓一母双生,只是穿了不同的“马甲”。
有心人或许已经发现,不论是在股东大会,还是其他对外场合,复星医药均比较避讳提及它与辉瑞的关系,强调的多是“国内首款mRNA”旗号。
为什么?因为辉瑞在国内风评不好,“外国疫苗不靠谱”,已成为很多人的第一观感。
《正经社》分析师注意到,眼下,辉瑞疫苗早已在国外上市,国内科兴、国药疫苗接种人数已超50%,距离群体免疫的接种人数并不远了。届时,上市速度远远不及预期的复必泰,还能有多少空间可以攻克?
01
虎口夺食
2020年1月,新冠疫情爆发的初期,疫苗争夺战就已经打响。
复星医药以制药和器械为主,其全球研发中心总裁兼首席医学官回爱民回忆称,当时,他跟mRNA新冠疫苗研发公司BioNTech创始人用一顿午饭的时间,就敲定了双方的合作,“双方从开始到正式签约,仅用了六周,正式见面也不过2次......从1月29日双方召开第一次电话会议,到签署保密协议,再到首次见面,于3月13日签订合作协议。”
3月13日,复星医药拿下的是BioNTech新冠疫苗在大中华区的代理权(中国大陆和港澳台)。仅仅4天后,辉瑞公司就与BioNTech达成协议,获得在大中华区之外的销售权。辉瑞在疫苗领域的话语权,远非复星医药可比。也就是说,如果再晚一步,或许就被辉瑞独吞了。
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先于辉瑞和BioNTech签约的复星医药,也因此被卡死在中国市场。
《正经社》分析师梳理获悉,为达成这次合作,复星医药不仅预先支付了技术许可费8500万美元,同时控股子公司复星实业以31.63美元/股的价格,认购了BioNTech新增发行的158万余股普通股,认购金额达到5000万美元。
然而,由于mRNA疫苗的研发属于人类首次,这笔合作是否能获得较好的前景,当时谁也难下断言。
用回爱民的话说,就是:mRNA疫苗过去没有成功的经验。不光是mRNA疫苗,任何的mRNA类产品,还没有一个研发上市的经验,谁也不敢保证一定能够研制成功。
果然,2021年6月,CureVac研发的mRNA,就以失败告终,有效性仅为47%。好在几乎同期,两款mRNA(辉瑞BNT162b2 和莫德纳mRNA-1273)成为被欧盟认可的品牌,被指有效率为91%,部分接种有效率为81%。
细究细节,在投资mRNA疫苗的研发上,三家公司失败了一家,复星医药的成功布局,不乏有误打误撞的成分。科兴等研发出难度更低的灭活疫苗,能够在国内大面积铺开,也是走了一条求稳的道路。
02
潜力巨大
2020年12月16日,复星医药和BioNTech共同宣布,双方就mRNA新冠疫苗于中国大陆供应和生产事项达成协议,一旦“复必泰”获准在中国大陆上市,BioNTech预计将于2021年向中国大陆供应至少1亿剂mRNA新冠疫苗。
2021年5月9日,复星医药公告,其与BioNTech拟投资设立合资公司,以实现mRNA新冠疫苗产品的本地化生产。
7月14日,复星医药股东大会传出的消息宣称,复必泰2021年年底就能实现10亿剂疫苗原液的年产能,未来在复星医药其他国内工厂的助力下,每月的产量可以扩大到1-2亿剂。
那么,这些疫苗届时如果全部卖出,到底能为复星医药带来多少收益呢?
《正经社》分析师注意到,东兴证券研究报告指出,目前国内新冠疫苗采购价格为160-180元/人份,复必泰国际市场销售单价为30美元/人份,价格基本相当。
根据复星医药与BioNTech的《供货协议》,如以新冠疫苗成品供货,复星医药(或其关联公司)、BioNTech之间将按65%、35%的比例分享年度销售毛利;如以大包装制剂供货,复星医药(或其关联公司)、BioNTech之间将按60%、40%的比例分享年度销售毛利。
即使按2022年复星医药引入及生产“复必泰”5亿剂、100元/剂的价格、85%的销售毛利率和60%的毛利分成比例计算,对应毛利就可高达255亿元,净利润可超百亿元。
不仅如此,复星医药的疫苗还没有开卖,但因BioNTech股票上涨,复星系就已获得5.45亿元的投资收益,占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11.64%。
对比之下,2020年,复星医药营业收入为303.07亿元,归母净利润36.63亿元。复星国际(集团层面)营业收入为1366亿元,归母净利润为80.2亿元。
如果再加上后续BioNTech的mRNA疫苗在抗肿瘤等领域的应用,复星系还能打开基因治疗的大门。
如此一来,还能不赚大发了?
03
挑战不小
然而,乐观的理论评估之下,实际操作空间又会有多大呢?细细考量之下,目前而言还不能高兴得太早。
目前看来,复必泰获得在中国港澳台等地的销售权,虽有波折,但进展还算顺利。
2021年1月,获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紧急使用;2月,获澳门特别行政区卫生局批准特许进口,并用于澳门新冠疫苗接种计划。
7月11日,复星医药宣布将向台积电、鸿海、永龄基金会委托的裕利医药销售1000万剂用于捐赠予中国台湾地区当地接种,预计最早9月、正常10月就能抵台。
但进入祖国大陆的速度,却远远低于预期,甚而至于存在已经错过国内最佳普及期的可能性。
截至7 月 13 日,中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突破 14 亿剂次,达 140201.9 万剂次,约 50% 人口已接种。按照钟南山曾说过的达到群体免疫的接种率为72.9%计算,总共14.1 亿的人口中,尚有约 3.2 亿人需要6.4亿剂次的接种。
这剩下的6.4亿剂次中,又有多少能轮到复必泰呢?恐怕要先看看科兴和国药答不答应。
《正经社》分析师注意到,早在 4 月 20 日,科兴董事长尹卫东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1 年年会上宣称,科兴能达到的日产量为 600 万剂,今年有能力生产20亿剂。
6月2日,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宣称,目前,国药疫苗的年产能已超过50亿剂。
对比之下,复必泰的产能,是每月可达1-2亿剂,差距不小。
同时,复星医药还面临着其他挑战。比如,辉瑞/BioNTech的疫苗对储运温度的要求尤其苛刻,在-70℃环境中才能长期保存。而同样是mRNA疫苗,Moderna疫苗的长期储存条件则为-20℃,在2—8℃条件下可储存30天。相较之下,灭活疫苗科兴等其他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常规储存、运输温度都是2-8℃。
对此,复星医药特意在上海浦东机场附近建设了一座-70℃的超低温生物冷库,占地约2000平方米,用于存放BioNTech的疫苗。但是,这个冷库能否保障全国供应链,尚不得而知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疫苗,新冠口服药物也是复星医药看中的领域。7月15日,开拓药业与复星医药公告宣布,就普克鲁胺治疗新冠在印度和28个非洲国家的商业化达成合作协议。复星医药以5.6亿元买断国产新冠口服药非洲、印度权益